張玉法院士,1935年出生於山東嶧縣,幼年在日本佔領區生活。抗戰勝利前後,國共兩軍對山東的爭奪日趨激烈,1948年9月濟南戰役後,山東幾近全省淪陷。11月,防守嶧縣一帶的第三綏靖區馮治安部隊投共,張院士跟隨學校南遷,開啟了流亡學生的生涯,經湖南、廣東,海運台灣澎湖,並親身經歷了山東聯中澎湖七一三事件。
這群師生後來到彰化員林落腳,賡續求學之路。高中畢業後,張玉法院士考上了師大史地系,就此開展他對中國近代史的興趣,以及往後數十年對中國近代史的大量研究成果。
張玉法院士的中國近現代史,是許多大學生必用的教材,就算不是歷史系的學生,也都讀過。因為中國近代史曾經是與大一國文、大一英文、三民主義同屬大學的共同必修課程,而且各類國家考試,也都有中國近代史這個科目。有一次,張院士出國的時候,查驗證照的移民官還向他表示讀過他寫的書。由此可見,張院士的文筆,早已滲入社會的各個角落。
近幾年,張玉法院士整理過往的公私函件,發現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志趣,亦有不同的師友往來,因此簡要記下函件的內容,按年月日排序,並插入國家大事、家庭生活作為背景,題名《浮生日錄》,作為個人參考。內容包括年幼的記憶,中學、大學的求學過程,畢業後從事教員、服兵役的經歷,進修研究所、到中央研究院任職、赴美留學的點滴,為山東存留歷史的奔走,以及「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心理呈現。雖然本書既不是日記,也不算是回憶錄,看似瑣碎,但內容包羅萬象,可說是張院士對自我人生的最佳側寫。
◎目錄
自序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
1941年(民國三十年)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
1950年(民國三十九年)
1951年(民國四十年)
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
1953年(民國四十二年)
1954年(民國四十三年)
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
1956年(民國四十五年)
1957年(民國四十六年)
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
1959年(民國四十八年)
1960年(民國四十九年)
1961年(民國五十年)
1962年(民國五十一年)
1963年(民國五十二年)
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
1965年(民國五十四年)
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
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
1968年(民國五十七年)
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
1970年(民國五十九年)
1971年(民國六十年)
1972年(民國六十一年)
1973年(民國六十二年)
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
1975年(民國六十四年)
1976年(民國六十五年)
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
1978年(民國六十七年)
1979年(民國六十八年)
1980年(民國六十九年)
1981年(民國七十年)
1982年(民國七十一年)
1983年(民國七十二年)
1984年(民國七十三年)
1985年(民國七十四年)
1986年(民國七十五年)
1987年(民國七十六年)
1988年(民國七十七年)
1989年(民國七十八年)
1990年(民國七十九年)
1991年(民國八十年)
1992年(民國八十一年)
1993年(民國八十二年)
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
1995年(民國八十四年)
1996年(民國八十五年)
1997年(民國八十六年)
1998年(民國八十七年)
1999年(民國八十八年)
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
2001年(民國九十年)
2002年(民國九十一年)
2003年(民國九十二年)
2004年(民國九十三年)
2005年(民國九十四年)
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
2007年(民國九十六年)
2008年(民國九十七年)
2009年(民國九十八年)
2010年(民國九十九年)
2011年(民國一百年)
2012年(民國一百零一年)
2013年(民國一百零二年)
2014年(民國一百零三年)
2015年(民國一百零四年)
2016年(民國一百零五年)
2017年(民國一百零六年)
2018年(民國一百零七年)
2019年(民國一百零八年)
2020年(民國一百零九年)
2021年(民國一百十年)
2022年(民國一百十一年)
2023年(民國一百十二年)
購書連結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