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記憶重見天日
本書原為左舜生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函邀加入的中國口述史計畫,由夏連蔭女士將漢語訪談譯成英語,未曾留下全套訪談錄音,長期以來罕為外界所知。本書第一譯者兼校注者郭世佑受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之托,研讀中國青年黨,以該黨領袖之一左舜生口述史之漢譯為首選,糾正英譯中的少量錯誤,且對眾多民國人物作注,讓部分真實記憶重見天日,歷史的曲折與精妙猶在兩黨格局之外。
在中國國民黨以黨領政的訓政時期,左舜生堅持中國青年黨路線。蔣介石邀入廬山別墅請益的座上之賓,他不但名列其中,更是蔣介石敦促中央政治學校特聘的兩位非國民黨黨籍的教授之一。而1945年國民參政會的延安訪問團,中共領袖毛澤東在寓所單獨邀宴兩位國民參政員,其一就是左舜生。
本書帶領讀者看左舜生是如何投入中國青年黨的愛國救國運動,與蔣介石斡旋,使中國青年黨取得合法地位,又致力於調解國共兩黨的衝突,聯繫第三勢力黨派一同抗戰。在抗戰勝利後,代表中國青年黨參加政府,擔任農林部部長,使國民政府表面上不再是一黨專政。當遠離臺北政壇之後,他對整個中華民國發展的過程,對蔣介石、毛澤東這兩位20世紀的重要人物,又有什麼樣的評價。
漢譯序言/郭世佑
前言/何廉(Franklin Lien Ho)、韋慕庭(C. Martin Wilbur)
第一章 早年經歷與教育(1893-1916)
第二章 回應新文化運動/少年中國學會
第三章 出版界/歷史研究
第四章 中國青年黨的組織與準則/黨與國民革命(至1927年4月)
第五章 訓政時期的中國青年黨(1927年4月以後)
第六章 與蔣介石關係正常化(1933-1937)
第七章 戰時回憶
第八章 第一屆國民參政會(1938-1941)
第九章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1-1944)/中國民主同盟(1945-)
第十章 第三勢力(1945-1946)
第十一章 參加政府(1947年4月至1949年初)
第十二章 近年(1949年初至1961年)
附言
譯後記/劉紅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