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資訊
【民國史講座】第十場:落日餘暉:胡適晚年在台歲月(1958-1962)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承辦單位:
協助單位:
日期/時間:2022-10-15 14:30-17:00
地點:一號糧倉1樓 ( 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二段346巷3弄2號1樓 )
【民國史講座】第十場:落日餘暉:胡適晚年在台歲月(1958-1962)

【民國史講座】第十場 

時間:2022年10月15日(六)14:30-17:00
地點:一號糧倉1樓 ( 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二段346巷3弄2號1樓 ) 
 
    
主講人:

黃克武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講座影片連結


胡適晩年「相忍為國」在台灣度過生命中最後的四年,究竟經歷了些甚麼?


1958年4月到1962年2月,胡適在台灣度過他生命中最後的四年,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在這四年間他經歷了哪些事?其功過又如何? 

本講座利用新的史料,尤其是國史館的蔣經國資料庫與多種政要日記、書信,呈現胡適晚年的生命處境。他回國之後即處於「左右夾擊」的險境。大陸的共產政權一方面繼續批胡,另一方面派密使曹聚仁向他招降;在台灣他則受到威權體制嚴密監控與文化保守主義者之抨擊。

在政治上他结合雷震的《自由中國》知識分子與台灣本土政治人物,如高玉樹、李萬居等推動建立一個不只是「台灣人」的新黨,然而他不願出任黨魁,又宣稱這個黨不奪取政權,是永遠的「在野黨」。雷震事件之後他面謁蔣中正總統據理力爭,卻無力改變判決。幾天之後(1960.10.31中午)蔣經國邀請他赴長安東路寓所參加慶祝蔣公誕辰的壽宴。晚年他始終維持「用我道義力量」支持蔣氏政權。在學術上,他沒有完成早年只寫了半部的《中國哲學史》與《白話文學史》,唯一的成就是考證了一個一千多年前的神會和尚。

他所寫的文章主要是政治與文化批評。而且他一反自己實驗主義、不做大的論斷的基本原則,宣稱東方文化是沒有靈性的文化。此文毀譽不一,引發了各界的激烈反應。1962年2月24日,他因心臟病突發過世。

本次講座嘗試以具體的史料檢討胡適晚年的功過。主講人認為胡適晩年以「相忍為國」的精神,為台灣自由民主的發展累積了重要的能量。
 

講者簡介

黃克武

美國史丹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專長中國近代思想史、翻譯史、文化史與中西文化交流。著有學術論文數十篇,發表於海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並榮獲中央研究院 98 年度「胡適紀念研究講座」、教育部第57屆學術獎「人文及藝術類科」獎。已出版中英文專書《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胡適的頓挫:自由與威權衝撞下的政治抉擇》等。


 

其他活動